武汉话声调研究报告

武汉话声调研究报告

问:武汉话的理论研究
  1. 答:所谓五度标记法,就是按中国语言闹渣学家赵元任设计原意和国际音标的规定,用类似于音乐的do·re·mi·fa·so的五个音高(及五度)来表示声调语言的声调变化,据理论证明,5度已经足够表示所有声调语言的声调变化。因此,此处给出武汉话的五度调值及其与普通话调值的对照表让段,以方便对有兴趣者对武汉话的学习。 武汉话 普通话 阴平 45 55 阳平 12 35 上声 21 214 去声 15 51 但是请注意几点:①此处的调值系单读调值,多字连读时会有变调现象,后面将会讲到。②武汉话作为官话里的一个分支,具有明显的官话特征,即只有“三声”—平声·上声·去声,相比与中古汉语少了入声,不过这里的三声不是说这有三个声调,因为平声分出了阴平阳平两个声调,所以仍然是四个声调。所谓入声,就是有以-k·-p·-t为塞尾的音节,是因为武汉话隶属的西南官话有一个重要的语言现象——入派阳平,后面将会详细解说。③所谓的阴平·阳平·上声·去声就是指官话(如普通话)里的一二三四声,武汉话学习者可以将其与普通话一一对应然后改变发音调值即可,不过由液滑悄于入派阳平的存在,并不是能够完全对应的,这也是武汉话的特色所在。
问:武汉话和四川话为什么那么像
  1. 答:因为属于同一个方言家族——。
    需要说明的是,与武汉话相似性很大,并不意味着是“武汉人说”,也不塌谨是“四川人说武汉话”。
    两者之所以相似,是因为,方言与武汉等许多地方的方言同属于一个方言大系统——西南官话,它们之间是汉语中的“旁系”关系,形象地说,相当于“堂兄弟姐妹”关系。
    详细介绍:
    四川方言与之间确实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。尤其是声调的特征(也就是俗称的讲话“调子”)大同小异——武汉话、“四川话”阴平都是高音,阳平都是低音,团搭基上声都是中音,去声都是枝数先低音、后略微抬高。
    下面,具体对比武汉话声调与成都话声调:
    武汉:阴平55,阳平213,上声42,去声35。
    成都:阳平55,阳平21,上声42,去声213。
    大家按照上述调值,试着发出武汉话、成都话的声调,确实大同小异。(两者的去声发音具体调值有明显区别,成都话的去声偏低)。
问:武汉话的特点是什么?
  1. 答:发展有两个重要时期。一是清代康熙、雍正、乾隆三朝,和北京、佛山、苏州四个地方成为全国四大物资集散地;二是近代以来,张之洞督鄂的18年间,武汉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。商业的流通带来了文化的,南北文化在此融合,不仅锻造出心直口快、热情细腻的武汉人,也逐渐历练出一套极富个性的汉派方言,演绎着属于答尺自己的喜怒哀乐。武汉话少了几分咬文嚼字的绉绉之感,多了几分直率的烟火气。地道的方言是地方文化的反映,表达的是地域特点和地方性格。武汉话特别郑袜能显示武汉人的热心快肠和急性子。汉腔里,三大方言特色: 没有。和北方大量的卷舌音相比,武汉语音中几乎找不到:zh、ch、sh、r这些卷舌音,清丛高即便是武汉的近邻荆门等地区,卷舌音都相当厚重。没有卷舌音的结果使得语音过于***,少了一些修饰。 武汉语音中可以清楚分出五个声调,可是没有轻声。而是在三声调旁边加了一个调,比如“污、物、武、吴、误”这五个字的字音,武汉话区分的非常清楚,在北方话里,“武吴”分不开。音阶多可以使得音色丰富,可是没有轻声调,又使得语音过硬,。 和后鼻音分不清。武汉话里,“陈程”不分、“身生”不分、,“真争”不分。
武汉话声调研究报告
下载Doc文档

猜你喜欢